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1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要闻>>琅岐新闻
  共有 549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公示

  发表日期:2015年1月19日          【编辑录入:朱立仪

 

 

 

公  示

 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

专题篇章简本

委托单位: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通和路1号   联系人:高贤安          

电话/传真:0591-83902678     电子邮箱:421450887@qq.com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地址:厦门市大学路178号   联系人:欧阳玉蓉       邮编:361005

电话0592- 2195510 传真:0592- 2195335  电子邮箱:ouyangyurong@tio.org.cn

 环评简本查阅方式:

环评单位将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专题篇章简本公布在琅岐互动网http://www.350017.net、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网站(http://www.tio.org.cn),公众可在上述网站进行查询

环评简本查阅期限:

2015119日~2015130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相关部门及公众代表、专家、利益相关者。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信息得知渠道?

本规划区的环境现状?

本规划的定位、发展规模和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有何建议?

规划实施最需要建设单位重视的问题?

本规划实施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方面,对建设单位的要求? 

本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合理性?

公众对本规划实施的基本态度?

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的环境措施有何具体建议?

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其他建议?

对“福州市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有何建议?

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浏览简本内容后,就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反馈给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与建设单位或评价机构联系,提交书面意见。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起止时间:

2015119日~2015130

 1、规划概况

1)规划范围:规划用海区位于福建闽江口琅岐岛东侧,规划范围北起壶江岛对岸金砂丁坝,南至云龙古尾山海域,以福建省最新修测的海岸线,区域用海面积为297.8609hm2

2)规划定位:集旅游度假、文化创意、会议会展、高端商务和研发办公于一体的特色海洋经济园。

3)规划期限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42018 年。

4)规划结构

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园四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

“一园”——规划的琅岐岛特色海洋经济园整体。

“四区”——以道路、水体绿廊为分隔,形成研发区、中心区、办公区、旅游区四个片区。功能分区图见图1

5)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区用地平衡表见表1用地布局图见图2

表1 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规划

面积(hm2

占建设用地(%

1

R

居住用地

45.00

17.56

其中

R2

二类居住用地

19.90

 

RB

商住综合用地(人才公寓+科技办公)

25.10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4.48

1.75

其中

A2

文化设施用地

4.48

 

3

B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61.06

23.82

其中

B1

商业用地(服务式公寓+商业)

24.38

 

B1+B2

商业/商务用地

22.82

 

B3

娱乐康体用地

13.82

 

4

 

产业/研发

19.18

7.48

5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32.33

12.61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32.33

 

6

G

绿地

94.26

36.77

其中

G1

公园绿地

40.68

 

G2

防护绿地

47.13

 

G3

广场用地

6.50

 

小计

总建设用地

256.31

100.00

7

E

非建设用地

22.11

 

其中

E1

水域

22.11

 

合计

总面积

278.42

 

 

6)综合交通规划

道路网络采用“方格网”状的布局形式,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主干路红线60 m(环岛路)控制;次干路红线宽度按30 m控制;支路红线宽度按20m控制。

7)绿地系统规划

保持和延续琅岐岛自然生态环境特点,以岛上密布的河网水系为基础,结合蓄滞洪要求,构筑连通周边组团、集蓄、滞、排为一体的园区生态水系;建立城市环境与外围自然环境的联系通廊,成为重要的开敞空间。园区规划两处公园绿地作为开敞空间最主要的户外公共空间,服务于众多高科技和研发企业,并成为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重要场所。

8)污水处理和排放规划

规划区污水排入《福州市马尾新城闽江口组团琅岐片区一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的号污水泵站,经泵房提升后输往琅岐岛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m3/d。排水工程规划图见图3

 

 

图1  功能分区图

 

图2  用地布局图

图3  排水工程规划图

9)规划用海实施方案

琅岐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围海面积为279.8m2陆域形成面积256.5m2,保留水域面积23.3m2,工程区由南侧A区及北侧B区组成,其中A陆域形成面积97.3m2,由1980年代末围海(未吹填),已建护岸1.92kmB陆域形成面积156.8m2,东侧护岸大致呈南北走向,长3.43km内护岸位于造地区内,线形呈曲线布置,与规划确定内护岸位置一致,长约12.0km,同时设置3座水闸将后方村庄的雨水排海。

水工建筑物包括护岸和内护岸两种。其中,东侧护岸顶高程8.0m,顶宽7.0m,长度分别3.43km;内护岸顶高程8.0m,顶宽7.0m,长度12.0km护岸堤基处理为插打塑料排水板的方案。

本区域陆域填方量为1750m3陆域回填厚度平均为6m,陆域形成填海高程为7.0m取砂区位于造地区前沿区东北侧海域,其规划用途为为“闽江口矿产与能源区”。本工程吹填采用自挖自卸式皮带船吹填方案,即皮带船到指定区域取砂,高潮时乘潮运砂至施工现场进行抛灌,再进行整平及部分二次倒运。

2、环境现状与主要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① 海水水质

评价海域2013春季与2012秋季两个航次水质现状调查站点全部站位100%无机氮超标活性磷酸盐pH两季均部分超标,活性磷酸盐秋季超标45.8%,春季超标率29.1%pH秋季超标率25%,春季超标率4.2%COD指标2012年秋季10.4%站点超标2013年各站点均未超标;其余各项监测值均符合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013年春季水质与2012年秋季水质调查结果相比,闽江口水质质量有提升。

② 海洋沉积物

调查海域9号站的锌和汞超出沉积物一类标准,达到二类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相应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达到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总体而言,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

③ 海洋生物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文蛤、海蚌体内生物质量监测指标各项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红虾体内个指标也符合相应的标准。评价海域的虾类、贝类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残留量较小。

④ 海洋生态环境

A.评价海域春秋两季表层叶绿素a平均值为1.91mg/m3底层叶绿素平均值为1.74 mg/m3春秋两季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62.2mgC/m2·d

B.评价海域春秋两个季节共调查到42650种浮游植物,硅藻主导型群落,有2245种(类)。浮游植物密度总量平均为43.8×10cells/L,秋季密度约为春季密度的1/3,密度分布差别较大。秋季表底密度分布总体态势在闽江口河口区较高,河口外水域较低。春季分布态势不明显。

C.评价海域春秋两个季节共记录到浮游动47种,春秋两季生物量和总个体密度变动幅度大总生物量平均分别为229.4mg/m3356.5 mg/ m3总个体密度均值各为38.2mg/m31120.9ind/m3。两季的生物量和总个体密度均值分别达293.0 mg/m3579.6ind/m3。在平面分布上秋季总生量以琅岐岛西部和琅岐岛东南部水域量值高。

D.评价海域春秋两季调查共调查到底栖生物648种,其中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各有19种和17。两季平均栖息密度56 ind/m2各站的平均栖息密度介于8138 ind/m2平均生物量0.8 g/m2各站的平均生物量介于0.13.8 g/m2之间

E.3条潮间带生物断面共鉴定种类77种,其中春季44种,秋季60种。2季节平均生物量仅有21.78g/m2,平均密度为590/m2本次调查海区大型底栖生物以小型的多毛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具有高密度低生物量的特点。

F.两季调查录鱼卵和仔稚鱼131420种(含定种)。春秋两季鱼卵平均数量为26.7ind/100m3 秋春两季的仔稚鱼平均为3.7 ind/100m3分布上,春季鱼卵(0325.6ind/100m3)主要分布在屿岛东部外侧水域仔稚鱼秋季(05.0 ind/100m3)以琅岐岛东南部、西部和测区北部水域量值较高。春季仔稚鱼(0.620.1ind/100m3)位于岐岛东部外侧水域最为密集。

G.两次调查共鉴定游泳生物种类70两次调查总渔获量为470.172 kg52131 ind评价海域全年平均总重量相对资源密度为285.123 kg/km2,总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为34086 ind./km2

2)主要环境问题与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从海水水质现状及趋势分析来看,进入本世纪,一年四季,闽江口无机氮的含量均超过四类标准评价海域2013年春季与2012年秋季两个航次水质现状调查站点中,全部站位100%无机氮超标无机氮已无环境容量,这是规划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性环境指标因素。

②本规划区距离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近,约1.95km,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容易对保护区内鸟类的栖息、繁殖等造成影响,必须合理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施工方式等。

3、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1)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对规划所在及周边海洋功能区的相关功能定位与用途管制要求;符合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对本规划所在的用海区域与周围区域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2)与周边海域开发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发展规划的要求。

本规划区规划定位为“集旅游度假、文化创意、会议会展、高端商务和研发办公于一体的特色海洋经济园”,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园四区”(研发区、中心区、办公区、旅游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相关上位规划功能发展方向,与琅岐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引导相符。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① 潮位过程变化:规划实施后,对比点处的潮位过程与规划前相比,潮位和潮时均未产生明显变化,说明琅岐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建设,对规划用海区及附近水域的潮位过程影响很小。

② 潮流流态变化: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后,闽江口水域的潮流流态与工程实施前基本一致,规划用海区前沿壶江水道的潮流流态与规划实施前也较为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流态变化迹象。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后,典型潮时工程区附近的水流形态并无明显变化,说明工程并未明显改变原有岸线的走向和地形变化趋势,规划的实施对附近海域的潮流流态影响很小。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建设,并未明显改变原有岸线的走向和地形变化趋势,对水域潮流形态的影响局限于规划用海区附近有限的范围内,不会对其他水域产生影响。

③ 潮流流速变化: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建设,对海域落潮流速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对涨潮流速的影响也只局限于规划用海区前沿浅滩和壶江水道内,且影响幅度很小,琅岐岛北侧长门河道、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南侧梅花河道内的潮流流速不会受到规划实施的影响。

④ 平均流速分布变化:琅岐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建设,没有明显改变海域的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布趋势,只是工程区前沿局部水域的平均流速有所减弱,但幅度和范围均不大,流速减小0.01m/s的水域在离岸500m范围内,其他水域的流速已不受工程的影响。

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实施后,规划用海区附近海域的淤积趋势产生一定变化,但幅度和范围均不大,年淤积强度变化发生在规划用海区前沿浅滩区,年淤积强度增加量为2cm~5cm,总体上规划实施对海域淤积趋势的影响在离岸500m范围内。

3)海水水质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① 综合计算工况的计算结果,考虑到可能的施工时段变化等因素,各项工程施工期间悬浮泥沙浓度增量高于10mg/L的总影响包络面积约为321.89hm2

距离工程区最近的环境敏感目标是琅岐岛周边的闽江口旅游休闲娱乐区和东北侧的粗芦岛旅游休闲娱乐区,施工期的入海泥沙仅会对闽江口旅游休闲娱乐区造成一定影响。

② 施工船舶污水包括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约1.37t/d)和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约4.0t/d),按照交通部海事局的铅封管理有关规定,施工船舶产生的油污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排入海,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接收处理。接收处理后,施工期船舶污水对海水水质影响较小。

③ 建设高峰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5t/d。施工期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其生活污水可就近排入民房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系统。施工期生活污水对海水水质影响较小。

④ 营运期规划用海区污水产生量约10280.1m3/d,污水规划输送至位于琅岐岛西北部的琅岐岛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m3/d该污水处理厂目前处于在建状态,应加快琅岐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在本规划实施前投入运行,在规划区污水纳入琅岐岛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前提下,营运期生活污水对海水水质影响较小。营运期若污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则具体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或需自行处理至相应标准后回用等。

4)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尚好,一般情况下,其化学溶出物有限。因此,泥砂悬浮扩散再沉降可能使工程区附近局部区表层沉积物类型、粒度参数等物理特性发生一定变化,但对表层沉积物化学质量指标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积环境质量的变化。

5)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① 施工期悬浮泥沙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泥沙的沉降作用,水质将逐渐恢复,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群落会逐渐恢复正常。施工期悬浮泥沙对于生存于底质表层的底栖生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悬浮泥沙浓度增量高于10mg/L的总影响包络面积约为321.89hm2影响了该海域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正常栖息、活动和繁殖。

规划用海区离长乐海蚌繁殖保护区最近距离约3.85km,不会对保护区产生直接的影响。

② 规划用海活动对海洋初级生产力将造成一定的直接影响,估算规划用海造成每年(365天)初级生产力损失量约67.62 tC/a

规划用海实施后对围头湾海域的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的直接影响较小。

规划用海区占用了大片沿海滩涂湿地,造成栖息于此的底栖生物死亡底栖生物量减少。由于规划用海区生物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分布濒危或重要保护的底栖生物,种类均为当地的常见种和广布种,故对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估算规划用海造成的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约为81.61t

6)海洋资源影响分析结论

① 规划占用海域造成的渔业资源直接损失量约为0.34t。规划实施对直接占用的养殖的影响为永久性占用;规划区域建成后,其占用海域原有的养殖功能将退出,直接影响到原有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规划实施单位必须在规划实施前做好养殖清退工作,对当前使用拟围垦海域的养殖户签订养殖清退补偿协议,切实保障养殖户的个人利益。对周边养殖的影响,一方面是影响区域用海后方的围垦养殖取排水,另一方面是施工期间悬浮泥沙扩散影响到前方海上养殖。

规划实施后,占用了部分自然岸线,原有岸线大部分为人工岸线,规划岸线与现状岸线长度接近,从岸线利用的角度分析,岸线的效用得到了维持

规划用海区占用海域主要为滩涂,规划建成后,占用滩涂湿地将直接减少,该片湿地将不复存在,现有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全部丧失。

规划区内无重要的旅游景观及旅游设施,规划的实施不会对琅岐岛整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定位造成不利影响。本规划建设施工期的入海泥沙会对闽江口旅游休闲娱乐区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影响海水水质和海面景观,但周边没有海水浴场,这种影响关系不大。用海规划实施后,建成会议度假旅游中心,对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规划实施造成的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约为81.61t,潮间带底栖生物20年总损失量约1632t

7)鸟类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用海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围垦、施工噪声、吹填扰动底栖生物等。整个区域围垦后,在此觅食的水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迁移到周边地区,施工噪声、吹填的扰动为暂时现象,对生活于评价区域的鸟种的整体数量影响不大。由于本项目距离闽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有一定距离,一般情况对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的觅食和栖息影响不大。

营运期随着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在人工形态环境创造下,及各项绿化措施将吸引一些耐扰动之鸟类迁入;而原有以水鸟为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极大变化。

8)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TSPTSP主要来自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扬尘,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其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将随施工期结束而基本消失,且规划区附近无敏感村庄,因此施工扬尘对村庄基本不产生影响,应注意减少土石方运输车辆对沿途经过道路两侧区域的大气粉尘影响。

9)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期施工船舶、施工机械以及施工车辆等产生的噪声,将对工程区附近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间歇性、阶段性等特点,并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规划区附近无村庄,因此施工场地噪声对周围村庄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10)固废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表层根系土和少量建筑固废。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市政统一处理,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建筑固废能利用的应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应及时收集,由市政环卫统一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11)环境风险影响分析结论

用海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船舶溢油对海域资源、环境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对规划用海区造成的危害。

① 根据施工船舶溢油影响预测的结果,距离溢油泄漏点最近的闽江口旅游休闲娱乐区受到溢油污染的时间最短,污染概率最高,其次长乐海蚌海洋保护区在NENW风况下受到溢油污染的时间也很短。

对于闽江口内的环境敏感目标而言,24小时内粗芦岛旅游休闲娱乐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蝙蝠洲湿地受溢油污染的概率较高,在三种风况下均可能受到溢油污染,闽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在NENW风况下,24小时内会受到油膜污染,SSW风况下48小时内不会受到溢油影响。

② 本区受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在运营期间,如发生风暴潮,将会对区内的建筑和人员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每年7-9月是台风活动季节,对施工比较不利。台风期间往往伴随大浪和风暴潮增水,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导致风险性增大。

5、不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按先形成护岸后回填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在护岸形成抛填石块时应尽量减少石方中的泥土含量。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泥沙入海量。

2避免在雨季、台风及天文大潮等不利条件下进行施工,以减少施工难度和风险,同时可减少沙土的冲刷流失量,并尽量缩短施工对海水水质影响的时间尺度。

3)多采用经济、技术可行的环保措施来尽量减少悬浮泥沙的浓度,如可在围堤内设置多条围埝形成多个沉淀区,并合理布置溢流口的位置。

4)加强对溢流口水质悬浮物浓度的测定。委托相关的环保机构检测吹填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施工应按照海事局的要求,实施船舶污水的铅封管理。船舶产生的油类、油性混合物及其他污水,船舶垃圾、废弃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收集后上岸处理,严禁排放入海。

6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禁止将生活污水乱排或就近排海

7加快实施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完善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加快实施中水回用工程,提高城市污水中水回用率

8海上施工期应尽量避开海洋鱼类产卵、洄游或经济水产类的捕捞期。

9项目业主应根据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结合工程所在海域的海洋生物种类分布特征和目前人工育苗、增殖放流技术,对工程附近海域损失的海洋生物资源投入资金加以修复补偿。

10)采取渐进式的开发,营造适合鸻鹬类和雁鸭类生活的环境,如营造人工光滩为水鸟提供休息场所,建立适合鸟类活动的生态廊道和避难所。

11)园区生态绿化植栽适宜当地生存的原生种植被,并复旧原有的生态池,都将有助于恢复原有相近生态系统。

6、评价总结论

琅岐岛东面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区选址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和《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拟实施规划用海施工期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产生的影响属于短期的和可恢复性质;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有效控制;溢油环境风险概率较小,但必须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建设单位应落实报告书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和生态补偿措施,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切实落实事故风险应急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此前提下,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规划用海实施建设可行。


上一篇:“琅岐红虫寻”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
下一篇:琅岐中学集思广益探研校园文化建设构想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70485]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475]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362]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7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155.273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