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拼搏奉献谱写建设琅岐闽江大桥之歌
——记琅岐闽江大桥项目部优秀共产党员刘传志
中铁大桥局集团流行着五公司“两志(致)英杰”之说,其中一个就是刘传志。刘传志现任琅岐闽江大桥一工区经理,属相为龙,生龙活虎,率真霸气,有一股子年轻人干事业的冲劲。他历经湘潭铁路桥、粤海通道南港南防波堤工程、綦江新彩虹桥、襄荆高速公路、宣杭铁路线10标等建设施工,拼搏在前,奋勇当先,特别在甬台温欧江大桥、福厦铁路桥、厦门马新大桥的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颇有名气。
刘传志自调到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项目部一工区任经理,“敢为、能为、有为” 续写着“两志英杰”传奇。
“敢为” ——不惧艰苦,紧盯现场,顽强拼搏,勇创佳绩。
2010年12月18日,刘传志随项目部第一批先遣人员进驻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工地。刚踏上琅岐岛,在不完全具备施工的情况下,刘传志果断决策,迎难而上,提出了“快进场、快建点、快开工、多开工”的奋斗目标。
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分为琅岐闽江大桥、亭江互通立交、琅岐环岛路互通立交、亭江接线。工程总投资概算为21.07亿元,全长8.437公里。其中,琅岐闽江大桥长2675米,主桥长1280米,主跨为680米的双塔(塔高223米)等高斜拉桥,居世界同类桥梁前10名。整个工程分为两个标段,由五公司承建的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第Ⅱ合同段位于琅岐侧,长约3.122km,包括主桥、琅岐侧水中引桥、琅岐侧陆上引桥、琅岐环岛路互通和道路。
该工程工期非常之紧,由初定的42个月,调整为合同工期28个月,任务艰巨,工程量宏大,在中铁大桥局集团五公司建桥史上没有先例。
一工区承担着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主桥的施工任务。其中,4号主塔墩是重中之重。面临资金紧缺,资源匮乏的情况,刘传志带领工区全体职工,上下一心,在天气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琅岐岛三面环江一面向东海,闽江水流湍急,7、8、9三个月常有台风影响),每天超过12小时坚守在主塔4号墩工地,协调相关工作,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由于临时驻地离工地有3公里路程,大家往返都顶着天寒地冻,迎着凛冽呼啸的北风。为抢时间、争进度,刘传志与大家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大年三十,依然干得热火朝天。正月初二,就看得见他们穿着橙色工装的身影。大家早起六点,晚休24点,实施两班倒,确保4号主塔墩平台上24小时生产不停工。早中晚三餐吃在工地,大家的脸和嘴唇被江风吹驺了皮。原先白白嫩嫩的脸庞,个个被晒得黑黝黝的,认不出了模样。
拼搏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工区先后成功拼装出MG 80吨和MG 120吨两台大型龙门吊,完成作业平台4个,其中4号主塔墩平台1700平方米( 51X33米) 。其中,共插打钢管桩177根,安装、连接工字钢和型钢等材料2800吨;插打φ3米钢护筒32个,1415吨;架设贝雷片1810片,铺设桥面板千余吨,出色的完成了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为4#主塔墩顺利开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还创造出在琅岐闽江潮涨潮落中插打钢护筒新的施工记录,即单天最高插打完成13个,护筒最大偏差仅5厘米,垂直度控制在1/500范围以内的最好成绩。
“能为” —— 与同行同台竞技中“领先一步,略胜一筹”。
2011年4月19日,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4#主塔墩胜利开钻。4号主塔墩设计为32根φ2.8m钻孔桩,平均设计桩长达到92米,至平台高度则达到100米,属于复杂地质、大直径、超深度钻孔桩。其中,最大桩径长达103.5米,孔深111米,单桩钢筋笼总重约为86吨。
由于4号主塔墩平台所处闽江入海口,闽江水流湍急,涨潮、退潮快,且河床冲刷厉害,桩底微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强度高,且裂隙不甚发育,钻孔施工难度很大。刘传志继续秉承厦门片区快速化施工的理念,每月组织召开月度计划会,每周召开周例会,每天现场生产 “碰头”会,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反映,迅速解决;要求工程技术部门对分部分项工程开始前进行技术交底,做到交待到位,传达到位;要求物资部门提前做好各种材料的准备,保证工程进度的需要。
针对施工难点,刘传志发动工程技术部门组成了攻坚克难小组,一方面请有经验的技术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和讲课,传授大孔径、超深度钻孔桩施工上的成与败,吸收有益的经验,做好多方的精心准备。另一方面现场负责人和技术员时刻盯紧现场,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摸索,大胆采用旋转钻机钻进的方案,加快了钻孔施工进度,仅用了20余天就成功灌注水中第一根大孔径、超深度钻孔桩,在琅岐闽江大桥全桥的主战场率先打响了第一炮,也创造出大孔径、超深度钻孔和灌注的新纪录和速度,为主塔墩钻孔桩后续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琅岐闽江大桥I标段由中交二航施工,他们施工顺畅。而Ⅱ标段4号主塔墩单根桩长均长于I标段达25米,32根桩合计下来总长度达800米。怎样在与同行同台竞技中立于不败之地,刘传志始终坚持科学制定设计方案,细致、周密地组织施工,严格掌控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他与其他同志一道认真研究钻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多次优化,不断加快施工进度。经过156天艰苦奋战,克服了大潮汐、复杂地质、咸水拌浆、护筒变形和强台风等困难,率先完成4号主塔墩32根桩基。在琅岐闽江大桥全桥的主战场一路领先(钻孔开工时间比其晚4天、完成时间比其早2小时),把I标段甩在身后,实现了在与同行同台在桩基竞技中“领先一步,略胜一筹”的基本目标。
“有为” ——唱响“赢利光荣,亏损可耻”的主旋律,推行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管理上,刘传志以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经营项目,时刻盯紧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等目标,积极唱响“赢利光荣,亏损可耻”的主旋律,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节约了大量成本,缓解了工程的资金压力。
刘传志他们采取的措施其一是“集思广益,改进工艺”。
2011年9月29日,4#主塔墩月底在完成钻孔施工后,需将钻孔平台拆除并将钢管桩拔除,方便后续围堰施工。经过近5个月的使用,钢管桩桩身周围的土层已经固结,且管桩入土太深(22.3m~25.8m),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此类钢管桩拔除都十分困难,且有不少工程竣工后部分钢管桩依然没有完全拔出,预留在河床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增加了项目的施工成本。
怎样把这个拦路虎拔除,尽快保障4#主塔墩后续围堰施工?运用老办法实施钢管桩直接提拔,均难见效。刘传志经多次实地琢磨和观察,确定了抓重点重点抓的攻坚套路,领导班子实行12小时轮班制,跟班作业,集中大家智慧,广开破解思路,并通过对拔桩过程监控和相关数据的采集,深入分析研究在该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制定出了多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最终掌控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采用将钢管内淤泥、淤泥质土和泥沙通过吸泥的方法进行清除,减少钢管桩拔出时的摩擦阻力,然后利用DZ120振动锤配合双夹夹持器成功地将钢管桩慢慢拔出。
经过10多天的艰苦奋战,4#主塔墩平台45根φ800*8mm钢管桩,通过吸泥法将钢管桩全部拔出,钢管桩拔出率达到100%,而在以往类似工程中钢管桩拔出率仅约为50~55%,共节约钢材投入近50多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20多万元。同时,为类似工程钢管桩的拔出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近期,在公司厦漳跨海大桥主墩支栈桥钢管桩拔出上得到推广和运用,取得明显成效。
其二是“少花钱、多办事”。
2011年10月初,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主塔墩承台施工方案,经专家多次评估论证,考虑到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决定采用单臂钢吊箱围堰。该围堰长30.34米,高12米,48.4宽米,平面1440平方米,总重量达1200吨,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这般庞然大物,采购新料和加工,需近千万元。为节省投资,刘传志多次去厦门工地。厦门片区为五公司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先后有集美、杏林、厦漳、BRT等多个项目完工或在建,充分利用这些项目的材料和物资,做到资源互补,尽量减少新购物资成为控制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经过不懈努力,单臂钢吊箱围堰,共利用厦门片区的材料约1070吨,新购材料约100吨,租用贝雷片月30吨,节约了大量成本投入,大大缓解了项目上资金压力。
在围堰拼装过程中,刘传志悉心组织人员和机械,备足各类物资和材料,将围堰拼装原计划工期45天,仅用20余天,提前22天快速完成围堰拼装作业,抢得了施工上宝贵的时间。
围堰下放设计有12个点,原计划采用电脑程序控制同步下放,需要投入设备租赁费用50万元。刘传志经深思熟虑后,与公司设计事业部进行了共同探讨,决定采用人工控制方法进行下放。在施工现场,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全身心投入,精心组织,坐镇指挥,共用时14小时完成下放作业。围堰下放后四角高差小于20毫米,平面轴线位置偏差小于25毫米。整个过程安全、顺利,当围堰下放至设计标高后,精度满足要求,节约了项目成本投入。
其三是“运筹帷握、决胜千里”。
11月16日16时29分,国内大江大河上最大的单壁钢吊箱围堰在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4#主塔墩湍急的闽江水中下放成功,精确定位。为与时间赛跑,抢出工程进度,与同行同台在承台施工的竞争比拼中,实现再胜一筹的目标。刘传志超前谋划,果敢决策。迅速召开了一工区“大干六十天,确保春节前4号主塔墩承台、塔座出水面,全面实现Ⅱ标段预定工期目标!”的动员大会,提出了坚决实现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的奋斗目标。
这期间,4#主塔墩钢吊箱围堰精确下放到位后,32根桩头由啄木鸟机械凿毛出大量的混凝土块和闽江潮涨潮落在围堰内堆积着两尺厚的淤泥,需要大量人手。在协力队伍人员劳顿的情况下,刘传志与工区书记一商量,决定动员全体职工顶上去。动员令一发出,全体党员和团员积极响应,广大职工也纷纷加入到清理围堰淤泥和混凝土块的突击劳之中。刘传志身先士卒,干在最前面。经过两天的顽强苦战,共清除四个仓内的淤泥40多吨、混凝土块80多立方米,清扫泥浆面积1500平方米。
清除混凝土块和后续扫除泥浆持续进行了三天,对于平日未参加过类似大体力劳动的一工区突击队员们来说,是个巨大和严峻的考验。在这个考验面前,党员和青年突击队员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12月3日混凝土块和泥浆全部清除完工,迎来了4号主塔墩承台钢筋辅设、安装的工序,怎样去啃掉这块硬骨头,刘传志与书记一商量,决定以工区党工委名义,向全体党员和职工发出“4#主塔墩,我参与,我骄傲,我自豪”的倡议,提出了“抢时间,抓质量、保安全,坚决打好承台、塔座攻坚战”的响亮口号。
关键时刻,党员同志再次彰显出先锋模范作用。刘传志在围堰平台上坐镇指挥全局,32mm钢筋从料场到4#主塔墩的运输,180履带吊机运转钢筋到围堰等等。江辉老当益壮不减当年,率先下到围堰中,协调组织突击任务的相关事宜。朱良栋、钱玉山、周建国、黄宗虎、鞠恩祥、孙光、戴贤存等党员抢先下到围堰中,戴上手套在现场生产经理的指挥下,分成2个组有序地搬起了长12m重达80kg的钢筋。两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比起了搬运速度,比起了安装进度。1500㎡的围堰里人声如潮,干劲热火朝天。三个小时下来,所有的突击队员的内衣全都湿透了。身体强壮的小伙子干脆脱下外套,穿着短袖继续甩开膀子抬钢筋,仅一个上午两个突击小组共搬运230根长12m直径32mm的钢筋。
12月13日上午,在突击队两个小组的比拼和竞赛中,4#主塔墩承台800吨8层钢筋和预埋冷却管全部安装到位,大家终于迎来了艰辛劳动后胜利的成果-----当承台第一次砼即将开盘浇筑时,参加了10多天突击劳动的全体党员、团员和小伙子们脸上露出了自豪和欣慰的微笑。
刘传志从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大局出发,协同党工委号召、动员、组织职工突击劳动,在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强了全体员工凝聚力,提升团队精神和意识;同时,磨练了大家的意志,锤炼了每一个参战人员的毅力,为确保4#主塔墩承台、塔座春节前出水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先机。
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4#主塔墩承台施工采用的是单壁钢吊箱围堰,而I标段3#主塔墩承台施工采用的是钢板桩围堰。9月23日,两个标段钻孔桩同一天结束时,I标段钢板桩已基本合拢,Ⅱ标单壁钢吊箱围堰和承台施工相对I标段钢板桩和承台施工总周期长一个半月。到12月23日,Ⅱ标段4#主塔墩承台施工与I标段3#主塔墩承台施工仅相距四天时间,实现基本同步。这期间刘传志每天工作长达17、18个小时,从钻孔桩平台拆除、吊箱围堰拼装和下放、砼大封底、围堰体系转换、桩头凿除、基坑清理、承台两次钢筋的铺装和绑扎及砼浇注,无一不凝聚着他的心血,特别是吊箱围堰拼装和下放期间,几乎是一天仅睡两三个小时,都泡在现场里。
在刘传志团队的努力下,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从4月19日开工到12月底,一工区年度预计累计完成产值约8450万元, 占公司下达计划的112%,桩基52根(φ2.8m桩32根、φ2.5m桩20根),承台1座,混凝土方量36370立方米。工程合格率100%,一次性优良率达98%以上,未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圆满地实现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和经营目标。
刘传志是参加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建设中千百号中铁大桥人的一个缩影。在成绩面前,刘传志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质量、更高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投入到的琅岐闽江大桥下一个施工阶段中去,他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劳动态度和高昂的精神斗志,抢时间,抓质量、保安全,去实干、去拼搏,谱写出建设琅岐闽江大桥之歌,向福州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