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1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风采>>
  共有 158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肩头 “非遗”待传承

  发表日期:2020年5月7日      作者:王晓霞     【编辑录入:朱立仪

 

  位于闽江入海口的琅岐,素有“闽江口明珠”之称。岛上特殊的人文气质孕育了一个特殊的民间文化——肩顶戏。这项始于清末的特殊艺术表演形式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福州召开,肩顶戏也随着这一盛事的到来而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

  4月28日,记者来到了琅岐星光村,拜访了琅岐肩顶戏演出队队长陈锋。此项肩头表演技艺在琅岐师传至陈锋们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我18岁开始跟着师傅陈再姜学习肩顶戏,到现在已经有37年了。” 

  1986年,陈锋开启了他的肩顶戏学艺生涯,也就是在那一年,琅岐镇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民俗踩街活动,陈锋为这场活动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排练,“因为白天要到木材厂上班,只能晚上下班后赶到我们村陈氏祠堂排练。”由于练得勤,陈锋后脑勺的头发都被磨没了,还被笑了好长一段时间。“没办法,孩子站在肩膀上要保持平衡肯定要双腿夹紧我的后脑勺,摩擦久了,头发就掉了。”回想起这段经历陈锋不禁笑了起来。

  琅岐肩顶戏,俗称“骑鸵坪”“骑坪架”,起源于清末,是从古代民间迎神赛会妆台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先由孩童装扮历史人物站在台阁(木制亭阁)上,由人们抬着游行,以后又融入民乐和简单的演员动作游行。由于在台阁上表演多有不便,后来就舍弃了台阁,小演员干脆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表演,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肩顶戏”。 其融高跷、闽剧、杂技、伬唱于一体的演变,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肩顶戏以八位年轻的小伙子为台柱,肩顶八位5至10岁左右的孩童站在大人肩顶上表演,小孩负责唱腔和手部、头部动作,大人负责台位变换和脚部动作。”陈锋告诉记者,“无论生旦净丑,肩顶上的小孩担任什么角色,扛小孩的大人就要走什么步伐,踩街步、花花公子步、花旦步和贝壳步,大人小孩上下两人最重要的就是配合默契。”

  1997年,陈锋从师傅陈再姜手中接过了肩顶戏传承的“接力棒”,开启了传承之路。“以前肩头戏也是红极一时,无论是逢年过节、迎神庙会,还是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肩顶戏。我们演出队每年都会有百来场的演出邀约。鼎盛的时候我们队大人小孩加上后台音乐组有七八十号人呢。”那时的陈锋有着一腔的热血,而且演出场次多,演出队的成员也比较稳定,有很多人愿意把这个当成一份事业。“二三十岁的时候,能顶起3个七八十斤的孩子。”

  但这几年,肩顶戏的处境变得堪忧起来,“演出场次少了,很多人只是把肩顶戏当做业余爱好,小演员越来越难找,小孩子上小学之后就渐渐离开了演出队。现在演出队里凑不足八对,而且大多队员来自四川和安徽,流动性很强。”陈锋苦恼着说到。

  如何将肩顶戏传承下去?陈锋在心里一直有着一个期盼,“能不能让肩顶戏走进幼儿园,走进小学,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了解它的魅力,从而将我们这一项发源于闽江口的独特文化形式传承下去。”

  近年来,为加强对马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持续深入基层查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新一轮普查、研究,筛选出传承悠久,独具马尾特色,具有保护价值非遗项目及传承人。2018年,琅岐肩头戏正式入选我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肩顶戏的自然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但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办法,像肩顶戏这样传统舞蹈类的非遗项目,我们除了给予一定的补助外,还会通过活动展演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他们。”马尾区文化馆馆长林尊义表示,以此次世遗大会为契机,区内各有关镇、村还设立起了非遗传习所。除此之外,马尾还与区内学校合作,创建了“非遗传承学校”,将闽剧和树叶吹奏两个项目分别带入了马尾实验小学和罗星中心小学。

  林尊义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非遗项目正一点点地在消逝,像区级非遗项目藤牌操、八将舞,民间的传习已然中断,但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收集和整理,文化馆的老师和演员重新排练,将他们搬上了舞台,带到了活动中,我想这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


上一篇:琅岐肩膀戏 萦萦故乡情
下一篇:琅岐最后一位进士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69892]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04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0998]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42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531.250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