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1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风采>>民间故事
  共有 297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白云深处存古刹

  发表日期:2016年11月19日      作者:杨东汉     【编辑录入:朱立仪

  

  “一筹二鼓三白云”是琅岐人把屹立在江海之滨的长乐筹峰山、福州鼓山和琅岐岛的白云山视为闽江口三座名山。白云深处存古刹,山上白云寺是名闻遐迩的佛教小丛林,创建南宋绍兴年间,原名白云般若庵,又称白云庵。

  明万历状元翁正春曾在白云寺后的朱子祠读书,对白云庵情有独钟,山门“白石嶙峋有仙骨,云峰耸拔无俗尘”的诗对即为翁正春亲书。他在《白云庵记》中说:“白云庵乃曹洞十九世祖师聪公建焉。舍自四澳(海屿、金砂、云龙、吴庄四个村庄),群公而明廊阶石。其峰峦插天,由最高至地可数千仞,俯瞰诸澳类造物者,断鳌足而四奠也。嘉靖丙午(1546年),刹制新于僧慈化师。越三纪,壬午年(1582年),静岩上人为众乡迎而居焉,用是募工程材规厥成式,诸像院落焕乎番鲜矣,于幸至此,盍往造乎。”

  白云庵经明嘉靖间重修,至万历间,静岩上人再次重修,已颇具规模。清嘉庆十七年(1812)及道光丁未年(1847),僧贤郎法师住持白云庵,又两次重修,遂改名为白云寺。寺右侧悬岩上还有贤郎法师:“降龙尊者临古刹,伏虎禅师镇名山”的摩崖题刻。寺左上方,有一台清代和尚墓,三合土封顶,墓圹上还压有一顶花岗石僧帽,碑文清晰,是一台大石墓。寺的右边“弥勒腹”悬崖上也有一台清代尼姑墓,虽野草丛生,但墓的形制,墓碑也保护较好。明清时期,白云寺香火旺盛,香客、游客络绎不绝。

  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寺废僧逃。后经四澳信士集资又进行重修。寺中居住八位菜姐(带发修行女居士),守着青灯黄卷,晨钟暮鼓,吃菜念经,日子倒过得清闲。抗日战争时期,琅岐岛沦陷,1941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可怜寺中七位菜姐妹被日本鬼子玷污而集体悬梁自尽,以身报国。从此白云寺由海屿村居士看守。

  笔者系琅岐海屿村人,自小在白云山游玩、砍柴。1958年夏天放暑假,登上白云山白云寺时,寺庙大部分还保存较好,三进三落透后,风火山墙,土木结构,古色古香。寺的右边单披屋为香积厨,边有一口宋代古井,称“龙井”。清泉从岩缝涓涓而出,甘洌而沁人心脾,可供数百人饮用。寺的左边为僧众宿舍。山门前面还建有一口放生池。寺庙布局合理,左右对称,错落有序。四周青松翠竹,参天蔽日,寺庙深存于万绿丛中,环境幽静。可惜,当时寺庙是作为果树场使用,不见僧尼,有几位果林场农民住在寺里。大雄宝殿内也没有供奉三宝如来金身,只是住有空军某部一个排战士。古刹废祀,令人遗憾感慨。

  古寺几经兴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百废俱兴,村民、信士、侨胞又集资380多万元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及斋堂、宿舍、接待室。在寺后山巅上建观日台,寺边建起风庵、菜姐墓,并开拓三条通往白云寺盘山公路,两条登山道,广植林木,绿化环境,古刹重放光彩。1984年,经福州市人民政府登记公布,白云寺列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上一篇:琅岐走出的状元翁正春
下一篇:弥漫着战火硝烟的炮台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69982]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101]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050]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4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437.012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