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1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文苑>>
  共有 350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烽 火 琅 岐

  发表日期:2015年10月31日      作者:朱立仪     【编辑录入:朱立仪

 

 

 

烽 火 琅 岐

                                         

                                                                                                         朱立仪

 

在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琅岐岛曾两次沦陷,日本帝国者在这个偏僻、宁静的海岛上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引起琅岐人民的强烈反抗。时值纪念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搜集整理故事六则,供关工委报告团讲演资料使用。

1狂轰滥炸,罪孽深重

两次日寇侵犯琅岐岛,都是先飞机临空投弹轰炸,炸死百姓,炸毁房屋,形成恐怖,进行恫吓,妄想造成人们的心理的恐惧,以此来解除人们的反抗意识。   

过去琅岐人将飞机,说成“飞船”。日本侵略者非常嚣张,飞机飞得很低,发出嗡嗡嘎嘎的轰鸣声,很难听。

1941年农历四月十五,琅岐岛人民正在过着安详的日子,日寇飞机打破了琅岐岛的平静。飞机首先飞到了琅岐金牌山上空,丢下两颗炸弹,将清朝时期建的、已经荒芜、且无人防守的金牌炮台炸得天翻地覆,尘土飞扬。日寇的飞机炸毁了金牌炮台,又炸毁了凤窝村里街的刘家大厝。

当时刘家是大户人家,房屋比较高大,三座透后,当地人称“大厝”。突然一颗炸弹从空而降,刘家大厝被命中,高大的风火墙倒塌,房屋被炸毁,大火熊熊燃烧,可怜七个无辜的刘家男女当场被炸死烧死。其中两个妇女有孕在身,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七尸九命”惨案。

 

日本的飞机又转飞到琅岐上岐村上空,炸毁了鳌山上的“文昌阁”(梅岩书院)。

这个书院是琅岐学子读书求知的地方,幸好当时适逢假期,师生放假,书院里没人,只是炸死一个正在鳌山山上砍柴的农民。这是个憨厚老实的农民,还是个单身汉,也不知为什么他父母为他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叫做“十三万”。人们说“琅岐炸死个十三万”,消息传到外地,被误传为“琅岐炸死十三万人”,举国震惊!

 

2奸淫尼姑,天怨人怒

日本兵泯灭人性,所到之处强奸妇女,所犯罪恶,罄竹难书。当时琅岐沦陷,听说“日本仔”来了,琅岐岛的妇女闻风丧胆,纷纷逃避。来不及逃走的,或者无法逃走的妇女,便用灶灰抹脸,将自己弄黑弄丑,以此糊弄鬼子,免遭蹂躏。

19418月,一队日本兵从琅岐风窝渡口登陆,占领了琅岐岛的制高点——白云山。

白云山白云缭绕,海拔253米;山上有座白云寺,峰峦环抱,环境清幽。白云寺建于宋代,原是尼姑庵,名曰“白云庵”,庵里没有和尚,只有一位住持尼姑,号称“静惠尼姑”。 庵里还住有七位年轻的“菜姑”。“菜姑”是带发出家的妇女,她们住寺、素食、单身,过着与僧尼相同的生活,是“准尼姑”

几个日本兵鬼鬼祟祟地闯进了白云山尼姑庵。这时住持静惠尼姑下山化缘去了,只有七个“菜姑”,正在寺里敲打木鱼虔心念经。

日本鬼子看到几个白嫩嫩的花姑娘,兽性发作,唧唧呱呱狂叫着,个个像饿狼似的猛扑过去。可怜七个“菜姑”躲避不及,便惨遭鬼子的强奸凌辱。

之后七个“菜姑”愤恨不已,集体悬梁自尽,殉节报国。住持惠静尼姑下山化缘,逃过了这一劫。等到她回来,目睹七个姐妹的惨状,悲愤难当,口吐鲜血,死去活来。醒来之后,她强撑虚弱的身躯,下山哭诉鬼子罪恶,化缘了七副棺木,收殓了七个“菜姑”尸体,并在庵旁修建了座土墓。不久静惠尼姑也抑郁而死,葬在“七姑墓”旁。

抗战胜利之后,白云寺的信士重新修建了“七姑墓”,墓牌书写“抗日遇难殉节墓”,还写上七个“菜姑”的名字:赵偏莲、周钿萍、耿明珍、吉莲姐、耿明梓、连惠莲、徐俭女。

再后来,白云寺的信士又在白云寺大殿右边建筑一座“超风庵”,(现在改名“七姑纪念堂”),堂内摆八尊尼姑塑像(其中一尊是住持惠静尼姑),四时予以祭奠,香火不断,除了寄托哀思,并昭示人们,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3滥杀无辜,罪恶滔天

194410月,琅岐第二次沦陷,几十个日本兵又是从连江过来,在凤窝码头登陆,日本兵有一队住宿在上岐江氏祠堂里。

一天,几个鬼子在祠堂傍边的一口水井边洗澡。这些日本兵长得矮矮的肥肥的,胸前还长满黑毛毛。他们洗澡的时候唧唧呱呱的,手舞足蹈,丑态百出。这时上岐村的一位后生仔(年轻人)看着看着,忍不住笑出声来。日本兵看见了,便将这个年轻人拉过按在地下,拳打脚踹地痛打了一番,然后用皮带套住脖子,拖到鳌山山上,再用绳子绑捆,吊挂在一株大榕树上。

接着。几个日本兵狂笑着,轮番用刺刀将年轻人活活刺死,鲜血不断地流淌着,染红山地。

如今,茂密如盖的大榕树盘根错节,根须飘拂,似乎在控诉着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滔天罪行。大榕树旁边竖立着一块青色石碑,四个红色的大字——“勿忘血耻”,就是在昭告人们,日寇罪孽深重,血债累累,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国家,洗刷国耻!

 

4活人当靶,骇人听闻

凤窝村村民陈依平,是个非常忠厚老实的农民,一天他在自家的菜园地里耕作,除草浇水。他家菜园地的对面是南山寺,寺里驻扎有日本兵。几个日本兵正在寺外埕地里操练,看见几十米远的菜地有人,就叽叽咕咕地商量一番,欲将活人当作枪靶子练射击。

这时陈依平正专心料理自己的菜地,一会儿弯着腰摆弄菜苗,一会儿直起身擦擦汗水,全然不觉有什么危险,突然“呯”地一声枪响,子弹打飞了陈依平头上的斗笠(草帽)

陈依平茫然地抬起头,望见对面南山寺前的几个日本兵正指手画脚,发出一阵狂笑。陈依平心感不妙,正要收拾锄头土筐回家。又“呯”地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陈依平的大腿,鲜血直流。

坏了!陈依平赶紧丢下锄头土筐,忍痛狂跑。这时那几个惨无人道的日本兵,哈哈大笑,竟然一起举枪齐发。陈依平身中数枪,倒在血泊之中。

如今,说起父亲的惨死遭遇,陈依平的儿子陈顺展愤恨无比:“真是惨无人道,日本仔杀害了我的父亲,杀父之仇,永世难忘啊!现在我们安居乐业了,但是还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啊!”

 

5义愤填膺,怒沉鬼子

19448月,琅岐岛第二次沦陷,日本兵在琅岐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他们头上戴着和半个西瓜一样的绿色的钢盔,脚穿黑色的长筒靴子,扛着带刺刀的长枪,挺胸叠肚地走在石板路上咚咚作响。这些日本兵狂妄之极,杀人放火,强奸妇女,劫人财物,无恶不作!

日本兵的暴行引起琅岐人的无比痛恨,其中一位农民血气方刚,他在寻找着惩罚日本鬼子的机会!

此人名叫江依清,家住上岐村前里,长得魁梧高大,从小爱习武,据说百斤重的石臼(锻炼臂力使用的石具),在他手里可以抡得呼呼转,还脸不改色心不跳。

一天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江依清独自一人偷偷来到日本兵住宿的地方——上坪头经堂(佛教信徒诵经的堂院)。经堂里住着十来个鬼子,门口只有一个站岗的。江依雄悄悄地顺着围墙过去,到了那个站岗哨兵的背后,猛然一个“金刚锁喉”动作,一只强有力的手紧紧地勾掐住住鬼子的脖子,另一只手紧紧地捂住鬼子的口鼻。不一会,鬼子两腿蹬了几下,便没气了。

江依清像扛死猪一样,将鬼子尸体扛到“闸兜铺”,用一只布袋套住,再用小船运到“芦砂口”,将尸体抛进涛涛的闽江水中!

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第二天,住在经堂里的鬼子发现哨兵没了,尸体找不到,一点血迹也没有留下,召集附近的老百姓问话,大家都说“不知道”,无奈之下,再不敢在上坪头经堂住宿了。

时光流逝,硝烟散去,如今江依清寓居美国,已是91岁高龄,但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依稀可见当年的豪爽。他每次还回家乡,别人向他问起这个故事,他说:“当时我不知道怕,日本仔作恶多端,我心中只有恨;现在好了,华侨在国外也有地位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伤痛,我们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6兄弟联手,智劫敌船

南兜村、连般村是琅岐岛两个毗连着的小村庄,村前是浩浩荡荡的闽江,村后是山峰连绵狮头山。

南兜村的唐华姆、唐姆俤兄弟俩在江边搭个竹篓房,喂养着一群水鸭。兄弟俩对日本鬼子非常痛恨,几天前几个日本兵从他们的竹篓房里抢走一箩筐鸭蛋和十几只鸭子。

这天,一艘从琯头开过来的日本船停泊在江边,兄弟俩观察了很久,确定船上只有两个日本兵;又仔细察看了江边环境,两人便商量将这艘日本船劫了。

黄昏时候,正是闽江潮水退去,夕阳照在江边的滩涂上,黑黝黝 的沙土发着光亮。只见哥哥唐华姆手里挥舞着竹竿,将鸭群赶到江边。与此同时,弟弟唐姆俤却悄悄地摇着一艘小舢板在江面上游荡。

船上的两个日本兵,看见一群水鸭在水边上扑楞着翅膀嘎嘎直叫,便高声喊叫起来,还不断用手比划着,似乎在召唤唐华姆将鸭子赶到船边来。可是唐华姆并没有将鸭子赶过来,只是随手抓住两只鸭子,并高高举起,好像在招呼他们:快下来啊,多肥的鸭子!

两个日本兵便唧唧咕咕地商量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先拿一根竹竿在船边试一试水深,然后卷起裤脚下船了。看见鬼子下来了,唐华姆将鸭子往一处淤泥深厚的地方赶。鬼子不知是计,跟随了过去,走着蹚着,便陷进烂泥之中。人在淤泥之中,心越慌,手脚越动,就越陷越深,不可自拔,鬼子急得哇哇直叫。船上那个看见同伙陷入困境,不知所措,只能手脚乱舞,急得哇哇直叫。

这时,弟弟唐姆俤驾着小舢板悄悄靠近日本船,悄悄地爬上了船,抡起一根大木棍,从背后朝着船上那个鬼子猛力一打,“噗”的一声,鬼子头盔破裂,身子晃了几下,从船上一头栽进江里,见阎王爷去了!

唐姆俤将船上有用的东西搬到小舢板,向岸上的哥哥打了个响亮口哨,趁着夜幕降临,兄弟俩凯旋而归。

那个深陷烂泥之中的鬼子,陷到了胸部,陷到了脖子,随着涨潮的淹没,也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7同仇敌忾,奋勇抗敌

南兜村唐华姆、唐姆俤兄弟智劫鬼子船的消息,传遍琅岐岛,大快人心。后来日本鬼子也不知怎么,他们知道了是南兜村的人干的,便扬言要血洗南兜村。

几天后,鬼子兵果然来报复了,一个班的鬼子气势汹汹进村来。可是他们误将毗连的连般村当做南兜村,将连般村的男女老少全赶到祠堂前埕地上,威逼说不交出劫船的人,就烧尽全村的房屋。

连般村的群众对日本人早已痛恨至极,义愤填膺。这时候,谁都不说话,既不辩解不是连般村人干的,更没有说是南兜村人干的。

鬼子恼羞成怒,其中一个举着火把,就要烧房子了。杨大俤的木屋就在祠堂的前面,眼看火把就要点燃木屋,只听见杨大俤大喝一声,夺下鬼子的火把,双眼怒睁。三个鬼子挥舞着军刀围了过来,杨大俤练过武术,脚下的功夫特别了得,只见他左脚踢右脚蹬,三个鬼子手中的军刀便全部落地。杨大俤与三个鬼子对打了起来。其中一个鬼子被杨大俤的一个“铁脚扫帚”一扫,来了个“五岳朝天”;另一个鬼子被杨大俤一个“螳螂蹬脚”,头先着地,像“饿狗吃屎”,仆倒在地;还有一个被杨大俤的“翻身起脚”踢中下肚,跪在地下,直不起身来,痛得嗷嗷乱叫。

带队的日本军官看见自己的部下吃亏,便拔出手枪。杨大俤的弟弟杨细弟看见了大喊:“小心,有枪!”,说时迟那时快, “呯、呯”两声,枪响了,杨大俤胸部中了两枪弹,跄踉几步,倒在血泊之中。

出人命了!杨大俤的弟弟杨依木怒不可遏,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呯”,又一声枪响,杨依木腹部中了一枪,还在往前冲。正在这万分危急时候,南兜村的唐华姆、唐姆俤兄弟带着几十人,有的手持大刀、长矛,有的拿着扁担、锄头,呐喊着前来支援助阵。

眼看一场激战就要开始,带队的日本军官看见人如潮涌,势不可挡,他心虚胆怯,赶紧带领队伍悻悻而逃!

大家怀着无限悲愤的心情收殓了英勇牺牲的杨大俤,并且救治了受伤的杨依木。南兜村的唐华姆哭着说:“都是我兄弟害了连般村兄弟!”连般村的何其璋老人说:“都是日本仔造的孽,怎么会怪你们兄弟俩。南兜村连般村都是乡亲乡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日本仔还会来的,大家要赶紧商量对策。”

当晚,大家义愤填膺,群情激昂,通宵达旦地排兵布阵,决定先将妇女儿童全部撤离村庄,南兜村连般村的青壮年人齐上阵,并联络凤窝、后水、董安三个村前来支援,并约定敲锣为号,将鬼子引向狮头山,在那里挖陷阱设埋伏,布下天罗地网,单等鬼子有来无回!

可惜此后鬼子没来,原来,第二天这些鬼子奉上峰命令,全部撤离琅岐岛,也算是躲过一劫!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鬼子敢来,就像当年倭寇侵犯琅岐岛一样,必定遭受灭顶之灾,狮头山将成为构筑埋葬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又一个“青蛙墓”!

 

【补注】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曾有二百多人登陆琅岐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琅岐人民同仇敌忾,点燃烽火,召集民众千人,奋勇抗击。倭寇溃败,逃往九龙山。民众穷打猛追,满山偏野,呐喊连天,打得敌人喊爹叫娘,屁滚尿流。最终二百多人倭寇全部被消灭,掩埋在九龙山“青蛙窟”。这“青蛙窟”是个山涧(山中水沟),旁边有块青色巨石,高宽均丈许,形似青蛙,故此叫做“青蛙窟”。因为这里是二百多倭寇的葬身之地,所以后来人们就将这地方称为“              

                                                                                                                                          

                                                                                                                                                                                            2015.6.18第三稿                    


上一篇:吴睿诗三首
下一篇:嘉登琅岐之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6995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08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03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44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515.991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