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25日报道 22日傍晚,福州琅岐岛海云边防派出所,云龙村男孩陈志欢又来找“警察爸爸”林武。“头发太长了,该理理了。”林武是海云边防所教导员,他摸着孩子的头,轻声叮嘱。
前些年,海云边防派出所辖区内海屿、云龙两个村因征迁等问题矛盾多发,群众一度对前来执勤的民警心存芥蒂。海云边防所民警方荣记得,两年前,他入户发放警民联系卡时,许多人都不愿意接。两年多来,民警用真情付出换来村民的信任,派出所涌现出“警察爸爸”、“微笑哥”等贴心民警。上月,福州市2011-2012年度“人民满意派出所”名单揭晓,海云边防派出所位列其中。
“好爸爸”和“贴心弟弟”
陈志欢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村里人都说,多亏了有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几年前,陈志欢的父亲出海打鱼时失踪,母亲不堪忍受贫困生活,丢下孩子回了老家,从此陈志欢与奶奶相依为命。
林武入户走访时得知情况,将陈志欢认作干儿子。自此,林武常带着陈志欢去公园,给他买学习用品、衣服和鞋子,用爱心呵护着孩子成长。
有一回,陈志欢生病发高烧,家中就他一人。林武正好上门,发现孩子已经迷迷糊糊,一摸额头,赶紧背上他小跑到村卫生所。“后来医生告诉我,还好"林爸爸"及时把我送到医院,不然后果难以设想。”陈志欢说。
陈志欢有个“好爸爸”,海屿村的姚敏英则有一个“贴心弟弟”。
两年前,姚敏英的丈夫因抢劫罪入狱,当时她婆婆已去世,公公患老年痴呆症,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
“敏英姐的丈夫犯了罪,但是她和孩子是无辜的,我们不能对这个家不闻不问。”民警方荣说。
方荣将姚敏英认作姐姐后,先是帮助她找了一份临时保姆的工作,解决了其基本收入问题。而后,方荣又牵线搭桥,让所里和“敏英姐”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孩子上学。
窗口里有位“微笑哥”
“微笑哥”今年31岁,这个称呼是村民送给海云边防所户籍民警林飞龙的。“他办事时都是笑眯眯的,所以我们给他起了这个外号。”村民翁大伯说。
作为海云边防所唯一的户籍民警,林飞龙平均每天要接待20多名群众。户籍窗口工作枯燥而且琐碎,但是两年多来,他一直耐心地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村民,除了办理手续,还要解答各种问题。“招牌式”的微笑,配上他圆圆的脸庞,“微笑哥”这一外号自然叫开了。
“许多村民来办事时,心情是焦急的,我每天用微笑与村民交流,村民的心情就会变好。在村民支持和配合之下,我们警务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林飞龙认为,这些看似日常性的工作小事,在群众眼中可能就是生活大事,让每个办事村民满意地离开,是他最大的快乐。
留守儿童的“课外老师”
海屿、云龙两个村共有1.5万多人,仅长年在国外经商、务工的就有三四千人,其中一些人已在国外定居,两个村这类家庭的留守儿童有300多名。
海屿村村民欧阳金莲的哥哥在国外,她帮忙照顾年幼的侄子。“孩子平日都是由他爷爷奶奶照看着,但老人岁数大了,我们事情又多,难免有关心不到的地方,孩子的教育成了一个大问题。”欧阳金莲说。
“这类留守儿童的特点就是年纪都比较小,孩子在这一关键时期若缺少亲情和关爱,不利于他们成长。”海云边防所所长李锋军说。为此,海云边防所和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筹划建立联合志愿者服务队,具体工作正在一步步落实中。服务队成立后,“课外老师”们将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关爱等多层面的帮助。
记者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前些年,海云边防派出所辖区村民对民警工作不够支持,究其原因,缺少信任感。派出所对症下药,从一件件小事着手,警力沉下去、服务跟上去,用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从过去发放联系卡时遭遇尴尬,到如今“有事就找边防民警”成为村民的口头禅,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让派出所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