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沸腾展望新闻系统 当前在线1
  
  琅岐要闻  琅岐风采  琅岐文苑  琅岐旅游  琅岐人物  招商引资  海外传真  琅音电台  琅岐店铺  休闲阅读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琅岐风采>>
  共有 10785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走进马尾区琅岐镇红光村

  发表日期:2012年1月6日   出处:福州新闻网    作者:刘复培 温海龙 何海铭 陈茜茜 林蕾 王元锴/文 叶义斌 池远/摄     【编辑录入:朱立仪

 
“党报记者乡村行”走进马尾区琅岐镇红光村(图)
 

 建设马尾新城 我们率先融入

  福州新闻网讯 “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是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根据新近出炉的马尾新城规划构想,琅岐岛作为闽江口生态岛控制,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业,将成为福州未来发展不可多得的宝地。正在加快建设的琅岐闽江大桥,预计于2013年竣工。大桥通车后,琅岐到福州市区仅需20分钟。

  26日,本报“党报记者乡村行”走进琅岐闽江大桥的琅岐端点——红光村,目睹这个曾经沉寂的“孤岛”正焕发出的活力与激情;感受村民们合着大桥建设的节拍,为开发琅岐岛作出的奉献和努力;体验村民和建设者们融入马尾新城建设的满怀热情,倾听他们对未来的遐想和思考。

工人正在清淤

    大桥跨越天堑 连接小岛梦想

     为建桥,村民们无私奉献

  琅岐,福州的“浦东”、闽江口的“明珠”,而地处马尾琅岐镇西部的红光村则是“明珠中的明珠”。当天,本报记者从红光村村部出发,驱车前往琅岐闽江大桥南端的施工现场,只用了5分钟。一路上,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建筑,一辆辆奔跑不息的大型运输车辆,以及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无不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现代气息。

  在琅岐闽江大桥Ⅱ标段4号主塔墩前,一条“春节前实现4号主塔墩承台、塔座出水面,全面实现Ⅱ标段预定工程”的红色横幅迎风飘扬。记者看到,比标准篮球场还大的单壁钢吊箱围堰日前已完成水下大封底,近百名工人正忙着清淤泥、抽水和打平台等围堰施工。

  “工程进展很顺利,这一切多亏了红光村村民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奉献。”中铁大桥局琅岐闽江大桥项目部二工区党工委潘书记说。原来,为了建设琅岐闽江大桥,红光村被征走了120多亩地,但是村民们几无怨言。不仅如此,村里还拿出36亩地给项目部建驻地宿舍。

  “起先,我们工程队还在村民家里住了3个多月,他们经常送葡萄和芭乐给我们吃,这里的村民很朴实、很友好,我们真的很感动!”潘书记说,唯有早日把桥建好,才能回报当地村民的支持与付出

 

  盼桥通,不坐渡轮就出岛

  眼下,已进入初冬时节,不时有寒风来袭,但是琅岐闽江大桥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距离工地不远处就是一个码头,两三艘渡轮穿梭于闽江两岸。

  “渡轮进出岛不久就要成为历史,我们可以不用再过‘船装车,车装人’的日子了。”红光村村委会主任陈庸新站在大桥工地上,望着轮渡码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起了他们几代人的“大桥梦”。

  原来,长期以来,琅岐仅有通往长乐的琅岐大桥这一条对外陆路通道,不能直达福州中心城区,大多村民都习惯乘坐渡轮进出岛。但是,渡轮只有从每天5点到20点才处于运行状态,“其他时间要出岛,只能走琅岐大桥”。而一旦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渡轮还会停渡。

  因为交通不便,在陈庸新小的时候,很多村民都选择出国,“逃出”小岛。不能出国的村民,每天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有一座桥,把琅岐岛和马尾区连接起来。如今,琅岐闽江大桥开建,红光村几代人的 “大桥梦”即将成为现实。

养殖户在收虾

  看未来,红光期待展手脚

  中午的红光村,小桥流水人家,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黄墙红瓦的住宅群和别墅群依次排开。工地、落日、流水、渔船和别墅群,与一水之隔的亭江镇交相辉映,汇成了一幅美景。在这里,马尾新城建设的号角正悄然吹响。

  正因为抓紧机遇、扣准脉搏,近年来红光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红光村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解决无房户、紧房户的住房问题,红光村筹资2700多万元,建成占地20多亩的红光新村小区,以成本价卖给村民。

刚建成的红光花园

  同时,红光村还借助“华侨村”的优势,广泛发动海外侨胞以及企业家捐资,筹得380多万元,建成了融乡村文化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光公园,并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建设青年活动中心、村庄水泥路、下水道、“三化”公厕、垃圾固定投放点等配套设施。这些现代化的设施,为琅岐开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马尾新城建设棋盘中的一颗重要棋子,红光村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说起省市党代会关于建设马尾新城的部署,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陈起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下一步村里决心以大桥建设和马尾新城建设为契机,做足“大桥、大项目”的文章,掀起加快发展新热潮,把红光村建设成为闽江口宜居宜业、极富特色的度假休闲现代村落。

记者手记

  准备好,方能先融入

  初冬琅岐,天海蓝蓝。建设马尾新城的号角吹响后,红光村人劲头十足。村民们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梦,融入了几代人的理想、智慧和心血。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一直都在准备着,认真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因为,他们知道——准备好,才能先融入。

  采访中,红光村村支书陈起飞、村委会主任陈庸新不止一次说,他们有幸赶上了建设马尾新城的好时代,一定要用心准备,用新突破。他们描述着村里的规划和未来,描述着如何以地理优势、人文优势率先融入马尾新城建设,言语切切,令人振奋。

  离开琅岐岛时,记者等了20多分钟才上渡轮,15分钟后抵达亭江返城。而琅岐闽江大桥建成通车后,35分钟将减少到3分钟。这不由让人期待,红光村的准备能早见成效,以崛起之势融入马尾新城建设。

  文化广角镜

  红光有“三宝”

  书法十番肩顶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朋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红光村采访时,记者感受到村里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村里人说,他们有文化“三宝”,那就是书法、十番、肩顶戏。

 

红光村书法艺术薪火相传

  书法艺术薪火相传

  红光村出了2个国家级书法家、2个省级书法家、6个市级书法家,这在全国可能都是罕见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就出自红光村。

  2610点左右,红光村村委会涌进10多个孩子,小的不到5岁,大的也就15岁。这些孩子是来听陈奋文讲课的。陈奋文的来头可不小,他是陈奋武先生的胞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奋文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自己主要在福州发展,书法作品也基本是在福州完成,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回到红光村教孩子们写字。

  “红光村是远近闻名的书法村,老老少少都喜欢书法。一直以来,家家户户门口贴的对联,基本上都是村民自己写的。”陈奋文说,作为红光村的一员,他有责任也有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让书法艺术在红光村薪火相传。

“十番”音乐

  十番音乐受热捧

  随着手持安南伬鼓的红光村村民陈再铿一声吆喝,低沉有力的鼓声“咚咚”响起,云锣、大钹紧随其后,笛、箫、扬琴、二胡等其他乐器也齐齐跟进,霎时间,红光广场上空响彻欢快的旋律,很多过路的村民看到这热闹非凡的音乐盛宴,纷纷驻足享受。

  “表演队什么人都有,最多的是农民,还有退休教师、专业演奏者、殡仪服务者。”今年63岁的陈再铿是这支十番表演队的队长,他告诉记者,队员们都是因为喜爱十番这种传统音乐,才聚集到了一起。

  琅岐镇党委宣传委员王定国介绍 ,陈再铿带领的这支十番表演队,经常在镇上举办公益演出,今年国庆节期间,他们还应邀到马祖表演。“每到一处,马祖人民都很热情地为我们鼓掌,不少老人还说‘这声音听着太亲切了’。”陈再铿说。

肩头戏表演

  肩顶戏成两岸文化交流品牌

  26日,是红光村村民陈庸坚的58岁生日,听到记者想采访肩顶戏,原本正忙着招呼客人的他,眉飞色舞地介绍起来,说到激动处,他干脆找了块空地跳了起来。

  何为琅岐肩顶戏?这是融高跷、闽剧、杂技、伬唱于一体的戏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红光村村民最引以为豪的民俗文化表演,近年来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影响不小。琅岐镇因此还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肩顶戏)之乡”名录。

  陈庸坚从25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肩顶戏,他所在的表演队现已发展到30多人。“早在20多年前,琅岐的肩顶戏就很流行,民间的社祀、庙会、家庭红白喜事等活动,都会有人表演肩顶戏,在边上看得多了,自己再请教几个‘老把式’,慢慢就学会了。我见过最厉害的人,可以一次顶起5个小孩。”陈庸坚还很自豪地说,他们还参加了好几届的“两马同春闹元宵”音乐焰火晚会民俗表演,看到台下观众鼓掌喝彩,他们也很高兴。

农村致富经

  有了合作社 致富不用愁

  早就听说红光村的养殖业不错。26日上午,记者来到村里一家对虾养殖场,一辆装满虾的小货车刚刚开走。“这段时间我们陆陆续续都在捕捞白对虾,今天上午收了将近500公斤,收入有17万元左右。”养殖户陈奋秦告诉记者,今年白对虾每公斤30元左右,预计利润比去年增加30%左右。

  利润增加,缘于红光村的养殖合作社。红光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要武介绍,过去村里的养殖户们各自零散养殖,遇上什么问题,自己找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产品产量较低,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很难进一步提高效益,有些“疑难杂症”无法解决。针对该难题,村委会找到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商量,于2009年成立了新兴合作社,养殖户们从此有了自己的“家”。

  “合作社将‘单打独斗’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发展养殖,变小为大,变分散为握拳头,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主席、养殖户之一的陈庸秀告诉记者,合作社为养殖户们提供各种养殖技术,帮助考察市场和联系买家;每季度大家开个交流会,交流养殖经验和问题;如果养殖户突然遇到大疑难,合作社也会召集一些养殖户集思广益,解决不了便立即联系水产局的专家检测样本、寻找对策。

  合作社为养殖户带来了好处——既避免了购苗时相互抬价、销售时相互压价、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的不良局面,又大大增加了个人收入。陈庸秀说:“今年,我们还在部分养殖户中推广无用药养殖,养殖成本降低了50%,而产品质量提高了,更受市场欢迎。”

  红光村简介:

  红光村地处马尾区琅岐镇中西部,紧靠琅岐轮渡码头、客运站,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该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民780户,人口2441人,旅居海外侨胞1000多人。近年来,红光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被确定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联系点,先后获得马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福州日报记者 刘复培 温海龙 何海铭 陈茜茜 林蕾 王元锴/ 叶义斌 池远/摄)


上一篇:实验小学校标创意新奇
下一篇:琅岐近十年历史沿革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琅[70007]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白[62115]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砚[61064]
 · 旅游休闲度假招商项目——万[6045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forecast news [琅岐互动新闻系统]  V1.5Access版 b2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缀告服务|儀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xml聚合新闻rss2.0 firefox全面支持

新闻系统核心: 尘缘雅境  制作:杨正炎(雪域一线天)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莆田网站建设 页面执行时间:390.625毫秒

闽ICP备150207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