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事战略家乔良将军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航母是今天大国海军的标志。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
中国航母生逢其时 中国拥有航母将急剧扩大作战半径,使防卫重点突破第一岛链,即使中国海军的作战方式和防卫重点发生显著变化。航母在中间,左右各一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潜艇在打头殿后,航母编队方圆散布面积50平方公里,巡航保驾的飞机散布面积约为200多平方公里,乔良随手用几个物件排列出航母编队的构成。“生逢其时”,乔良对中国改造航母问世如此评价。迄今为止,制空权依然是海上作战必要条件。特别在远离本土的区域,航母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1996年的“台海危机”更增强了中国建造航母的紧迫感。正在日本访问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回忆,当时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美国向台湾海峡派遣了以两艘航母为中心的舰队。美国这一公然挑衅的举动,极大刺激了中国建造航母的决心。
2010年8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关于中国军事安全保障年度报告》写道:“中国海军正从沿岸防卫型向外洋拓展型发展。2008年,中国有4艘驱逐舰同时服役。但中国海军在向远洋拓展之际,最大的缺陷是舰队防空能力不足,能发射远距离导弹的舰艇数量较少,无法与美国航母战斗群抗衡。如果拥有航母战斗群,中国海军的机动能力将取得飞跃发展。”“毋庸置疑,中国拥有航母将急剧扩大作战半径,使防卫重点突破第一岛链,即使中国海军的作战方式和防卫重点发生显著变化。”冯玮说。1994年日本德间书店出版了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江畑谦介撰写的《中国拥有航母的日子》。江畑谦介指出,不管中国朝哪个方向发展,必然要增强海军力量,走向海洋。正在日本访问的冯玮发现,日本舆论认为,目前的局势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其发展轨迹好像正好是逆向的,美国已经走进来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要走出去的时候。已经控制海洋的人,想通过控制海洋来控制陆地,而中国要走向海洋,从黄水海军走向蓝水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乔良告诉记者。
凸显空中军事力量 航母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其真正作为战役甚至战术兵器的作用在“二战”之后就结束了,其本质就是海上活动机场。20世纪初,战列舰曾经是海上霸主。但是自航母问世后,因其搭载战机的能力而对战列舰具有了压倒性优势。“二战时期世界上最大型的战列舰日本大和号的射程是40公里,而航母因有舰载机,远程攻击能力至少是其10倍。航母舰队不仅具有攻击能力,而且具有侦察、警戒、支援陆上部队等多项功能,并因此成为一国海军力量是否强大的主要象征。”冯玮介绍。
建造航母编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包括航母、舰载机、辅助舰艇等作战单元,而养护一支航母编队的成本也很庞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长卡斯伯.温伯格说过的一句话,“未来航母是在海上浮动的活棺材”。即使这样,也没能阻碍美国人建造航母的步伐。目前美国海军航母主力为尼米兹级,它由2座核反应炉和4座蒸汽轮机推动,全长333米,载员6000人,价格50亿美元,每艘船每月仅经营开支就要1300万美元。
海湾战争后,美国人开始意识到海军在未来进行大洋决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中途岛大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海上没有对手的美国海军战略开始变化。乔良认为,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海军一直在赋闲,真正使用的是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发射导弹,从甲板上起降几架飞机,完全是配合。而这个落差让一向以重要军种自居的美国海军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但如果真正出现大国都有航母的情况,又很难说大洋决战会退出现代战争。因为航母本身不攻击,而是舰载飞机发动攻击,作为空中打击的武器平台,航母依然凸显的是空中力量。“航母离打击目标太远,飞机够不着,若离得太近,自身又受到威胁。尤其现在巡航导弹越来越先进,武器效能越来越强,对航母构成威胁。而能对航母造成致命打击的导弹也就成为了航母杀手。”乔良说。
于是,美国不仅针对中国造航母表示强烈关注,对中国有没有“航母杀手”也表现出高度紧张。在乔良看来,航母是一种战略武器,但其真正作为战役甚至战术兵器的作用在“二战”之后就结束了。虽然世人对航母充满敬畏之心,但航母的本质就是海上活动机场。“一艘航母从日本横须贺港出发,到达马六甲海峡一个星期,到达红海就是下一个星期了,而通过导弹打击,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未来战争对抗的关键是空天力量,因为快、准、清晰。过去航母称霸一时,主要是因为海上物流或陆上运输主导经济活动,现在的资本活动敲键盘就可以完成。”乔良说。
搭上航母末班车 中国航母问世就接近于世界最好水平,其作为目前中国正在发展的军事力量代表,实际上是中国崛起的骨骼与脊梁。关于“中国航母起码需要三到七年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改装航母意义不大”的言论甚嚣尘上。乔良认为,虽说有技术上的延续、承接,但如果瓦良格号在苏联时期就下水,一定不如今天这艘中国改造过的。“改造瓦良格号是一种很节约成本的方式。现成的壳体改装完做训练舰,培养出中国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和指挥员,就这样逐层开花结果。”
乔良说,海军航空兵是为了直接配合舰艇的军事行动,最主要是控制和获得周边海域的制空权。我国的飞行员肯定掌握了从航母上起降的技术。耿雁生公开表示,现在依靠我们自己力量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耿雁生大校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已向世界宣布:航母作为一种武器平台,既可以用于进攻也可以用于防御,还能够用于维护世界和平、实施灾难救援等。中国研究航母发展问题,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会因为发展航母而改变,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也没有发生转变。“对于大国形象来说,航母是有象征性意义的,对海军来说,航母的加入能增强实际作战能力和威慑力,又是有实际意义的。前几年中国就在改造航母,中国航母将在国际水道上保障我国所需要的能源、资源顺利进入中国。航母除了防卫领土、领空、领海安全,还能保障中国在海外人员的安全和利益。”乔良说。尽管耿雁生大校公开指出,披露航母相关信息的时机与当前南海局势无关。但冯玮认为,中国在南海诸岛主权问题上和该区域的其他国家存在纠纷,为了保障南海航路畅通,使中国商船免遭沿岸各国攻击和破坏,中国必须拥有航母。
“我们搭上了航母末班车,中国航母问世就接近于世界最好水平,在技术层面,排名一定不靠后。一艘航母的寿命最少应该在半个世纪。”乔良说,对于航母,中国人既不用夸大它的意义,也不应贬低,这只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而已。
|